重新认识中年危机,城市中产的快乐法则
没有幸福感可言,是当代中年人的普遍共识。
奥斯瓦尔德教授说,假如人们意识到感觉人生灰暗其实是中年常态,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一阶段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治疗术语,叫做“正常化”,就是用来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情况并非个例,也不是病态。
我们对中年时期的这种焦虑、迷茫与自我萎靡,就应该有一个“正常化”的认识,就像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一样,这是一个正常成年人都会经历的自然过程,而不是危机。
很多时候,我们会认为缺钱+缺精力=中年危机。
关于这个问题,最早提出“幸福曲线”理论的乔纳森·劳赫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。
乔纳森·劳赫毕业于耶鲁大学,出版过很多本书,是2005年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得者,2010年美国国家头条新闻奖获得者,这两个奖项是美国久负盛名的杂志评论奖。被广泛认为是美国评论界极具原创性和极多才多艺的人之一。
家庭美满、名利双收,客观来讲,乔纳森·劳赫是不会有什么中年危机的。
但他在40岁时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:“我居然厌倦了这些积极的变化,这简直不可理喻。我为什么没有成就感?”
所以,在乔纳森·劳赫看来,中年危机和客观状态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。
我是赞同这种说法的,否则的话,中国互联网鼻祖级人物张朝阳、坐拥百亿的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就不会得抑郁症了。
这个过程纵使令人烦躁不安,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,就是静静地等待它过去即可。
在幸福曲线及其特有的反馈陷阱的背景下,等待并不是种被动的策略,也不等于什么都不做。等待是与时间合作的一种方式,做时间的朋友。
耐心并不是给所有人的全部答案,但它本身就是答案的一部分。
回到现实的实操上来,首先是心理上要降低预期,这一点是老生常谈,但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,是很难真正去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。
尤其是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中产,可能从事着互联网、金融这样让人羡慕的行业,在公司做到了一个小小的管理层的位置,享受到了时代发展的红利,这也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错觉,误以为持有的资产会继续上涨、自己可以一直拿高薪、美好的生活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。
我身边不少的中产朋友在头两年就陷入了这样的预期陷阱,明明是个高级打工人,却贷款上千万买房,老婆辞职带娃,孩子从小就读国际学校……这真的不是瞎传,他们实际就是这么干的。
当我们对着热搜中被降薪裁员的人命运唏嘘不已时,殊不知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。
这让我想起英国诗人约翰·多恩的诗:“无论谁死了,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,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。因此,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,丧钟为你而鸣。”
行业兴衰有其自然规律,人拿时代是没有办法的。
城市中产不可能总希冀着可以一直向上流动,房贷未来还起来有压力,反向置换不是个坏事,全职太太该去找工作就找工作,父母接不到身边孝敬就暂时不接,要放下过去对自我的理想化想象。
否则,预期与现实产生的落差只会给人带来失望,失望积累的越多人就越痛苦。
比起一味地追求向上移动,能够自由移动才是一种幸福的能力,你在任何位置,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,向东还是向西,都能够从容地去体验、去享受。
每个人的自身条件、性格、爱好和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,甚至是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不一样,所以没有必要都去爬同一个社会金字塔。
当然,这不是劝你直接“躺平”。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心理学上的知识,就会知道“躺平”不是件容易的事,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要求,人还有获得精神反馈的需求,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比如拼多多的黄铮、小米的雷军这些大佬们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在折腾、在探索一些新的事物。
因此,中年人还是要继续去做该做的事、正确的事,但比起最终能做成什么,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,只是别让不切实际的梦想,去打乱你一个正常的生活节奏。
亦舒在《我的前半生》里说:“面子是人最难放下的,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。”
幸福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学者约翰·海利威尔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和分析后,提出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“幸福”都可以用以下六大因素来解释:
① 社会支持: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可依靠;
② 慷慨:为人慷慨且周围人也慷慨大度时,人们会更幸福;
③ 信任:腐败和不信任对生活满意度有害;
④ 自由:有充分的自由来做重要的人生决定;
⑤ 良好的人均收入;
⑥ 健康的平均寿命。
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,社会性的支持、人际间的交往,是对个人的幸福感有着近乎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。
所以中年人不要什么都寄希望于一切都自我消化、自我压抑,幸福感单单依靠“自助”是不够的,还要依赖于“他助”,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和身边的人建立一个紧密的关系,找到一个能够自我安心纾解情绪的通道;另一方面,还应该主动与让你感到焦虑的信息和人做物理上的隔绝。
我们前面说过,中年期本身不是一种危机,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平稳地度过,它不具有太大的杀伤力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是一个客观条件发生改变后充满了风险和压力的时期,处理不好的话,的确也很容易导致危机的发生。
这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、压力很大的时代,如果说去努力做一个无忧无虑的“快乐中年人”,听起来确实像个笑话。
但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认知上的调整和行动上的改变,用行动力代替无力,活在当下,就像度过那个“青春期”一样,再次安稳地走过这个让人有点不爽的中年时期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- THE END -
商务合作/入驻邀约/其他相关问题均可加「知趣同学」的微信:Couple_LL